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意义与政策举措

2021-12-17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李晓华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工业稳增长、释潜力、强动能的举措。

一、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意义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是经济稳增长的有力支撑。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我国是少数在2020年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工业的增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迅速控制住疫情、恢复了产业链的正常运转。由于世界许多地区疫情控制不力,工业生产能力未能完全恢复,我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韧性和巨大的生产能力,2020年实现工业正增长,商品出口创历史新高,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抗疫物质和丰富的物质产品,也有力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2020年我国工业累计增速2.4%,高于GDP增速一个百分点,高于服务业增速0.3个百分点。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累计增速12.0%,超过9.8%的GDP增速和9.5%的服务业增速。工业在我国GDP中占比超过30%,并且与其他产业具有紧密的上下游联系,如果工业出现失速将会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是应对逆全球化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抬头。上世纪80年代,在信息技术、运输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按照要素需求在全球最优区位布局,世界各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合作关系,在带来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供应链加长、风险加大。逆全球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让世界各国在安全与效率间重新权衡,着手通过产业链的本土化、分散化、近岸化等措施加强供应链韧性,保障产业链安全。工业保持平稳运行,才能够保障我国各个工业细分行业、各产业链环节的稳定生产、供应,支撑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转,并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韧性,提高我国对全球产业投资的吸引力。反之,如果工业的一些细分领域、细分环节出现断点,关键投入品出现供应紧张甚至供应链中断,则会加速产业外移,破坏我国产业链完整性和供应链韧性。

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从微观上看,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创新能力的增强,生产效率的提升,附加价值的增加和利润的改善,值价值链地位的攀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更加绿色低碳和环境友好。从宏观上,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工业合理的比重结构和区域布局,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韧性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工业优势主要体现在齐全工业门类、完整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持续增强的创新能力基础上的综合竞争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使我国工业企业稳健经营、平稳发展,一方面能够保持我国既有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使企业有能力在持续的发展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市场拓展,提高生产效率、产品性能、附加价值和绿色化水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升级的产业需求,还能够吸引资本进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提升我国工业发展质量。

二、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政策举措

《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一套振兴工业经济运行的组合拳,既聚焦当前的平稳增长,又着眼于今后的发展质量提升,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的特点。

一是化解工业运行中的问题。针对工业用电紧张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强统筹协调、煤电和供热企业暂缓缴纳税款等举措,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提高用煤中长期合同履约,促进煤电企业提高发电出力;另一方面,考虑碳达峰碳中的复杂性长期性和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在严格能耗强度管控的同时,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保障工业合理用能。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利用国家储备进行市场调节,增加大宗原材料的有效供给。针对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问题,在加强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的同时,实施重点领域“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提高国内的供应链保障能力。

二是解决工业企业经营困难。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开展“补贷保”联动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推广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信易贷”,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负担问题,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整治,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鼓励地方政府安排中小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投放,推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用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完善劳动力供需信息发布和对接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促进用工需求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效衔接,鼓励产业向中心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就地吸纳劳动力。

三是充分释放工业增长潜力。加快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上马和开工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布局5G、千兆光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放宽外资投资领域限制,扩大吸引外资规模,加快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通过实施新一轮家电等领域的以旧换新行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产品下乡行动,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推动工业品线上销售渠道建设,打造新国潮自主品牌等举措,释放消费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力。

四是增强工业发展动力培育。围绕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大“首台套”“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突破技术瓶颈、打通供应链断点。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升级导向计划,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增强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型产业,通过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李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