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江西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5年9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到203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2%左右,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科技型服务业
1.强化科技服务赋能。大力发展科技推广、信息、交易等服务模式,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中介、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技术服务进园区活动。指导企业建立创新驱动平台,加快设备购置与数字化、智能化更新改造。搭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平台,发展一批供需结对创新联合体。深入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强化绩效评价。持续优化“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到2030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0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学院)
2.打造中试服务平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支撑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试平台,优化中试发展生态,积极发展新产品生产验证、生产工艺参数优化、技术研发转化孵化、小批量试生产、仪器设备共享等专业化服务,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支持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中试平台,链主企业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和行业提供中试服务,研发机构依托自有设施、仪器设备、人才团队等科研资源,拓展提升中试功能,提供中试服务。鼓励中试平台创新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中试费用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力争到2030年争创8家左右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
3.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中心)提升“设、研、产、销”综合设计服务能力,构建全产业链工业设计体系。鼓励企业剥离工业设计部门,成立独立的工业设计企业。支持企业联合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力争到2030年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达15家。推动工业设计与陶瓷等工艺美术融合发展,支持景德镇打造全球陶瓷创意设计中心。提升“天工杯”大赛影响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
4.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与企业等搭建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检测技术、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环节联合攻关,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检验检测等服务。鼓励国家级质检中心加强能力建设,建成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支持光学省检中心申报国家质检中心,支持鹰潭、萍乡分别申报铜、工业陶瓷领域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优化调整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布局。加快发展基础材料等高端品质认证以及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深入开展江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引导企业开展认证活动。(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
5.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产业发展分析、行业规划研究、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等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培育与监管,加快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和集聚。支持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专利协同运用。强化创新成果奖励示范引领,对新获得中国专利和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银奖、优秀奖的单位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奖励10万元。(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6.发展低碳环保服务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合同能源管理、工业企业节能诊断等绿色服务机构,培育节能减排投融资、环境影响评价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发展节能咨询、设计、改造、托管等综合服务模式。积极引进节能环保工程承包商和综合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等机构作用,分产业链、分区域开展绿色制造服务。(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管局)
二、聚焦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数智型服务业
7.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商。积极推进智能化软件、具身智能装备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上线一批“小快轻准”的人工智能产品。推进人工智能孵化器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果、解决方案等落地推广。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服务办〕)
8.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发展数据公证、合规认证、数据托管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化全流程服务能力。大力培育数据企业,支持数据资源、技术、应用、安全等多元化数据企业发展。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细则,规范开展公共数据开发与授权运营活动。举办“数据要素×”大赛江西分赛,推动更多大赛成果落地。加快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打造数据标注产业基地,引进培育一批数据标注企业,围绕交通、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力争到2030年引育数据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服务办〕、省司法厅、省交通运输厅)
9.加快低空服务发展。支持低空科普、咨询、商务交流等产业化发展,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赣州国家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区及适航检测基地建设,吸引低空制造、研发设计、运营企业入驻。鼓励企业开发低空智联网和空域管控服务系统,构建通感一体、空天地协同支撑能力。加强通航运行服务保障,完善飞行服务站规划布局。充分发挥江西飞行学院、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作用,强化飞行员培训、飞机维修等功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民航江西监管局、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10.加强软件信息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基础软件、开源软件、工业软件等高端软件,研发首版次软件产品,鼓励企业基于国家开放原子基金会的开源项目进行产品研发、适配。加快赣江新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软件先导区建设。开展虚拟近眼显示、多模态交互、内容生产等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终端产品的易用性和适配度。依法落实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省科技厅、省税务局)
三、聚焦畅通经济循环,优化提升流通型服务业
11.推动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鼓励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发展零库存管理模式。推进现有物流园区改造升级,支持南昌等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加快发展智慧物流,推广应用无人车、无人仓、无人装卸等技术装备,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无人驾驶快递车、无人驾驶货运车试点。完善现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水陆空运输无缝对接和通关贸易一体化。(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南昌铁路局、省公安厅、省邮政管理局、南昌海关、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服务办〕)
12.做强会展品牌。鼓励市场化方式举办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引进“世界商展百强”“全国展览百强”等会展项目,提升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展会影响力。支持企业举办境外自主品牌会展活动,对参加我省在境外自主举办会展活动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力争全省每年举办展会活动300场左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3.拓展国际商务服务功能。大力推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展,组织企业参加服贸会、数贸会等活动。做强陶瓷、铜工艺品等国家和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化交付等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申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优化通关、退税、结算等综合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南昌海关)
四、聚焦强化功能支撑,着力增强要素型服务业
14.深化金融改革。推动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加快赣州、吉安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抚州探索科技金融改革试点。优化升级江西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赣金普惠”征信平台作用,提供专业化征信服务。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引导和推动上市公司再融资、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实施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深入开展江西省“益企成长”科技金融拓展提升行动。(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江西金融监管局、江西证监局、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省发展改革委)
15.提升人力资源支撑能力。鼓励发展高端猎头、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测评等服务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机构落户江西,举办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引导人力资源机构与重点产业链企业深度对接,专业化、精准化提供战略管理咨询和人才匹配服务。力争到2030年新增培育20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人才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6.优化专业咨询服务。鼓励各类研究院、设计院、会计审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发展技术、决策、工程、信息、市场、法务等专业咨询,培育一批掌握行业核心话语权的骨干咨询机构。发挥江西省新型智库联盟引领作用,推进科研院所、高校等智库建设,建立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新领域高端智库研究机构。推动专业咨询机构数智化发展,形成“数据—模型—场景—生态”四维联动的智慧决策体系。(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社科院、省社科联)
省发展改革委加强对任务落地的跟踪落实,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平台或项目申报中央和省级各类资金。省统计局探索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